 |
導致航空插頭內導體接觸失效的原因整理 |
【發(fā)布人:航宇電連接器】【發(fā)布時間:2014/4/25】【閱讀次數(shù):1456】 |
目前國內航空插頭內導體之間連接選用插孔開槽式、彈簧爪式、波紋管式等各種彈性連接。由于尺寸比較小,且強度比較差,容易出現(xiàn)接觸不良從而導致它失效。 實際裝配時為了裝配需要,在介質支撐處將內導體分為兩截,再用螺紋連接起來。但是由于內導體直徑比較小,尤其是小型的航空插頭裝配時為了提高連接強度,會在螺紋連接處涂膠加以固定,如果涂膠量不夠或者膠的連接強度不夠,經過多次連接、斷開,在扭力和拉力長期作用下,內導體螺紋可能就會出現(xiàn)松動、脫落或斷裂,導致連接失效。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螺紋連接處涂適量的導電膠或螺紋鎖固劑,以此增加螺紋連接的可靠性;也可以選用粘結強度較高的膠粘劑,但是涂膠時一定要保證膠充滿整個涂膠孔;在內導體內涂膠處滾花,增加內導體與膠粘劑的接觸面積,可有效防止內導體轉動;通過調整內導體、外導體和介質支撐的徑向尺寸及公差,增加三者裝配的牢固性可解決失效問題。 如果航空插頭插孔內導體孔徑小于規(guī)定尺寸,當插針進入插孔時會擴大插孔,使插孔產生塑性變形,導致插孔內導體出現(xiàn)損壞;如果插針直徑過小,插針和插孔配合時,會增加插針和插孔壁之間的間隙,導致內導體不能緊密接觸,增加接觸電阻,降低航空插頭的電氣性能指標,繼而出現(xiàn)接觸失效問題。當插孔和插針配合時可以利用標準規(guī)插針和插孔內導體配合時的插入力和保持力的大小來進行衡量是否合理;也可以通過調整插孔和插針的尺寸和公差以及插孔內導體的時效處理工藝,使插針和插孔之間的插入力和保持力保持在一個適合的范圍內,以此解決該原因產生的失效。 如果插孔內導體開槽部分設計或加工不合理、插孔內導體時效處理不當會導致插孔內導體彈性差,從而導致航空插頭失效。如果開槽長度過長,當插針和插孔配合時,二者之間的接觸力會變小,會導致內導體之間接觸不良;如果開槽長度過短,會增加二者之間的接觸力和插入力,增加內導體磨損,甚至還會導致內導體或介質支撐產生變形或損壞,降低插孔疲勞強度,縮短航空接插件的使用壽命。為了增大插孔和插針之間的接觸力,通常會適時地增加開槽寬度,但是隨著槽寬的增加,在圓周上插孔和插針的接觸面積會減小,加劇傳輸線的不連續(xù)性,影響電氣性能;如果航空插頭開槽個數(shù)越多,單瓣插孔壁上的分攤力越小,當插孔和插針配合時可以減輕內導體表面的磨損,但是這樣也會減少插孔和插針的接觸面積,加劇傳輸線的不連續(xù)性。如果插孔內壁存在毛刺會導致插孔內壁和插針不能完全良好地接觸。只有合理設計插孔內導體開槽長度、寬度以及開槽個數(shù),在加工插孔上的槽時將插孔內毛刺清除干凈,才能有效解決連接失效問題。 為達到良好的連接效果,插孔內導體會進行時效強化處理,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控制溫度區(qū)間或時效時間,使其硬度達不到設計值,經過多次插拔后,收口就會變松弛,接觸壓力就會下降,最終導致航空插頭接觸不良。時效處理工藝必須根據材料本身的特性結合實際經驗選擇,生產時應嚴格按工藝進行操作。 航空插頭的內導體表面一般都會鍍金層,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傳輸信號質量,但是若鍍層結合力不良,經過多次插拔后,內導體表面鍍層就會起泡甚至是剝落,必然會導致內導體接觸不良。對內導體表面進行鍍層時,必須嚴格控制好鍍層質量,保證鍍層和基體的結合力;也可以將鍍金層改成鍍硬金合金,提高其耐磨性。 加工內導體時如果刀具切削力、材料不均勻以及加工設備的精度等原因,航空插頭加工時可能會出現(xiàn)變形,連接時必然會產生一個徑向的擠壓力。如果擠壓力過大會導致內導體或介質支撐變形甚至是出現(xiàn)插孔壁斷裂。為保證內導體合適的同軸度,加工時切削量必須選擇合理,還應選擇精度高的設備進行加工。 |
【返回上一級】 |
|